DAC:攻克“难成药”靶点的新策略

2025-08-15 10:52:54
浏览量:79 返回


在不断发展的靶向治疗领域,降解剂抗体偶联物(DAC)正迅速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治疗模式——它将抗体的精准靶向能力与降解剂的催化作用相结合。 DAC由三大关键部分构成:单克隆抗体(mAb)、载荷(Payload)以及连接子(Linker)。这与ADC的结构相似,不同之处在于DAC用小分子蛋白降解剂(如PROTAC或分子胶)替代了ADC中的细胞毒性载荷。DAC具有高度选择性,其设计旨在靶向特定细胞表面表达的抗原。DAC被靶细胞内化后,经溶酶体降解释放出蛋白降解剂,后者通过泛素-蛋白酶体系统实现致病蛋白的靶向清除(图1)。



图1 Degrader-Antibody Conjugates, digital image, from ( https://www.cullgen.com/dacs )


与传统蛋白降解剂相比,DAC通过将降解剂直接递送至目标细胞,实现了更高的选择性。常见的ADC载荷类型,如DNA损伤剂和微管抑制剂,虽然活性极强,但也可能作用于正常、非病变细胞, 从而带来脱靶毒性的风险。相比之下,DAC采用蛋白降解剂作为载荷,能够针对特定靶蛋白发挥作用,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指数,并在更低剂量下实现相当的疗效——既克服了TPD的递送难题, 也优化了ADC的安全性问题


值得注意的是,DAC为应对如GSPT1这类“难成药”靶点提供了一种极具前景的替代策略。GSPT1是目前最常见的DAC靶点之一,由于缺乏小分子结合口袋, 使其难以通过传统药物方式实现成药。DAC通过结合TPD的催化降解机制与抗体的精准递送功能,有望突破现有治疗策略的局限

据Beacon数据,目前全球共有47款DAC产品在研,其中87%的项目于2024年和2025年新进收录。这一短时间内的快速增长趋势,体现了业界对DAC相较于其他TPD技术路径的关注度正迅速提升。



图2 重磅交易速览


· 如图2所示,DAC正获得越来越多的投资关注。该领域正在迅速升温,吸引了既有大型制药公司,也有专注于DAC的新兴初创公司。默沙东(Merck)和百时美施贵宝(BMS)等头部企业正在扩展其DAC研发管线 ,而Firefly Bio和Bioloomics等生物技术新秀则已成功获得数百万美元融资。DAC相关交易正呈现出更大规模和更高的战略价值。

当前,肿瘤治疗领域仍是DAC开发的主要方向。DAC通过提供肿瘤特异性靶向能力,并能够作用于此前被认为“不可成药”的蛋白靶点,有望为实体瘤等难治癌症带来更安全、更有效的治疗选择。 未来,DAC的适应症范围也有望拓展至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非肿瘤领域。随着这一路线持续成熟,DAC有望撬动更多“不可成药”靶点,并重塑靶向蛋白降解的未来格局



推动DAC项目加速落地,皓元医药助您一臂之力!



依托在小分子与大分子开发领域的深厚经验,皓元医药能够以更高的精准与效率,加速您的DAC项目落地。



了解更多相关文章:

·皓元医药重庆抗体偶联药物CDMO基地盛大开业

·皓元医药 2024 年度回顾

·出海大潮,中国 ADC 企业如何领航?

·DMF 备案的 XDC 小分子产品